骨疡型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
2023 - 04 - 01 12 : 45 : 08
浏览次数:56
骨疡型中耳炎又称坏死型中耳炎或肉芽型中耳炎,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。组织破坏较广泛,病变深达骨质,听小骨、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;粘膜上皮破坏后,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。耳流脓多为持续性,脓性间有血丝,常有臭味。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。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,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。传导性聋较重。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,伴有骨质缺损破坏。
骨疡型中耳炎的临床症状可细分为一下几点:
一、有诱发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病史,多见于小儿猩红热、麻疹等急性传染病之后,炎症变化深达骨质。有听小骨和鼓室股壁破坏,甚至发生坏死,形成死骨。流脓为持续性,量不多并带有臭味,如有肉芽,脓液中可能混有少量的血。患者可能会有头晕、头痛及耳鸣的等症状。
二、检查可见鼓膜任何部位穿孔,如紧张部或松弛部边缘穿孔。中耳多有息肉或肉芽组织,鼓岬黏膜肥厚、肿胀或锤骨抹在充血肿胀的黏膜下。息肉可来自鼓膜穿孔边缘、听骨、鼓岬、鼓环、上鼓室或鼓窦入口等处。上鼓室外币有破坏或外耳道后壁有塌陷等。
三、听力损失为传导性般较重,晚期可为混合性耳聋。
四、X先摄片,乳突呈硬化型,鼓窦边缘模糊或扩大,乳突蜂窝密度增加,或有骨质破坏的透光区。
五、可引起硕内、外并发症。
骨疡型中耳炎在生活中的症状有以下几点:
1、各种脓肿,如耳后骨膜下脓肿、颞肌下脓肿、外耳道后壁脓肿等,出现脓肿后,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,红肿、疼痛剧烈,并有高烧。如果处理不及时,脓肿向颈部扩散,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,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,导致死亡。
2、面瘫,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,若损伤它,就会引起口眼歪斜。
3、迷路炎,如果炎症向内侵犯,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,导致眩晕和恶心、呕吐等。
4、颅内并发症则包括脑膜炎、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。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,都会有生命危险。
武汉民生耳鼻喉医院医师说应该遵循一下几点治疗原则:
一、引流通畅者,以局部用药为主,但应注意定期复查。
二、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,根据病变范围,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,并酌情同时行鼓室成形术以重建听力。
三、中耳肉芽可用10~20%硝酸银烧灼或刮匙刮除,中耳息肉可用圈套器摘除。
上文已经详细讲解了骨疡型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,如果你还想更深入的了解骨疡型中耳炎的具体治疗过程,可以咨询在线客服,或者拨打027-82788620热线,我们的医师可以为您解答你的疑问。